探索:谁是中医史上的“药神”?

探索:谁是中医史上的“药神”?

在中国中医药的历史发展长河中,出现了许多受人尊崇的“神医”,在民间被口口相传羽化为“圣”、“仙”、“神”。在行医方面就有“医祖”、“医圣”、“医神”等,同样,在中药方面也是如此,被祀为“药王”、“药圣”的,他们的出现,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兴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
据记载,被后世尊为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的是:扁鹊、华佗、张仲景、孙思邈、李时珍。他们在行医和用药方面,都善于“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”,都有自己的一套诊断和治疗的本领。

谁是“药神”呢?

被神话与传说中称为“药神”的,恐怕只有“神农氏”炎帝了。炎帝集“农神、商神、药神”于一身,按时间的早晚与对医药贡献,炎帝神农尊为是中医药的开山鼻祖--“药祖”。

历史上,孙思邈--被后世一直都尊称“药王”,这已是公认的了。而神医扁鹊在春秋战国时期(公元前407-前310),也被尊称“药王”,且被后世尊为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。

扁鹊,原名秦越人,公元前407-前310,是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莫州(今河北任丘)人。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,结拜了名医长桑君,得其真传,开始行医生涯。他天资聪颖,善于汲取前代、民间经验,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,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,随之巡诊列国。由于扁鹊医道高明,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,劳动人民送他“扁鹊”称号。扁鹊,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。

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:一是依仗权势,骄横跋扈的人不治;二是贪图钱财,不顾性命的人不治;三是暴饮暴食,饮食无常的人不治;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;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;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。

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,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。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(看气色)、闻(听声音)、问(问病情)、切(按脉搏)的诊断疾病的方法。在这四诊法中,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。当时,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,名扬天下。

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,说他是“中国的医圣”、“古代医学的奠基者”。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《难经》为扁鹊所著。故考证神医扁鹊应是中医史上的“药神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