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是中医药史上的“药祖”?在中国中医药发展的领域,孙思邈被后世一直都尊称“药王”。而神医扁鹊在春秋战国时期(公元前407-前310),也被尊称“药王”;据考证,追溯到上古时期,不得不提一个集“农神、商神、药神”于一身,被神话传说中称为“神农氏”的炎帝。
按记载,黄帝轩辕氏采用问答方式,使《黄帝内经》医学巨著问世,奠定了人体生理、病理、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,黄帝轩辕氏被称为医之始祖。
神话传说中,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、商业神,同时也是医药神。他见百姓面多黄肿,有风湿之病,心中甚不安宁,即踏遍三山五岳,采集天下异草,用赭鞭逐一抽打,药草经过鞭挞,无论有毒无毒,或寒或热,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。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赋性,给病人疗疾。
为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,便利于救死扶伤,炎帝又亲尝百草,以身试药。如尝甘草,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;嚼乌梅,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;啮花椒而气开,啖辣芥则涕泪;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。他的身体玲珑透明,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,一天之内,中毒十二次,能够马上知晓中毒部位,找到解救的方法。炎帝试毕百草药性,将温、凉、寒、热的药物各置一处,按照君臣佐使之义,撰写成医书药方,以造福人类。医学一科,至此方始建立。
据西汉初年的古书《淮南子.修务训》记载:“神农尝百草之滋味,一日而遇七十毒”。后世有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之传说。
古代文献的记载描述了炎帝神农,在与自然、疾病的斗争中,不断探索、发现和总结医学知识。他发现并利用百草的药性来治疗疾病,肇启了中华医学之源,对后世影响巨大。因此,炎帝神农有人认为是中医药的开山鼻祖。
正因为如此,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,被命名为《神农本草经》,即寓有尊崇怀念之意。故炎帝应是中医药史上的“药祖”。
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炎帝还是中国教育的始祖。他教民使用工具,教民播种五谷,教民医药,教民制陶、绘画,教民弓箭、猎兽、健身,教民制琴、教民音乐、舞蹈,还教民智德。可见,炎帝时期,德、智、体、美得到了全面重视和发展。
轶事典故
【传说一】头顶一颗珠
一次,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,被一群毒蛇围住。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,有的缠腰,有的缠腿,有的缠脖子,想致神农氏于死地。神农氏寡不敌众,终被咬伤倒地,血流不止,浑身发肿。他忍痛高喊:“西王母,快来救我。”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,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前去救神农氏。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,吓得纷纷逃散。
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,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;神农氏感激涕零,高声向青鸟道谢,哪知,一张口,仙丹落地,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,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。神农氏仔细一看,与仙丹完全一样,放入口中一尝,身上的余痛全消,便高兴地自言自语:“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”。于是,给这味草药取名“头顶一颗珠”。后来,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“延龄草”。
【传说二】茶叶
一次,神农氏采药又饥又渴,尝百草时中毒,生命垂危,他顺手从身旁的灌木丛中扯下几片树叶嚼烂吞下去,用以解饥疗渴。奇迹出现了,顿感神志清爽、甘润止渴;这几片树叶救了神农氏的命。于是,神农氏将这种树叶命名为“茶”,并倡导植茶、喝茶。
现代科学证明,茶叶的茶单宁等物质的确能抗菌杀菌、消炎解毒,而且具有防癌功能。
【传说三】
四川至今还有一个感人的神话传说,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,他尝尽了百草,有一天尝草时误食一种剧毒的草--穿肠草(又叫断肠草),终于他的肠子断烂,为人民牺牲了生命。
【传说四】
在一天的黄昏之时,西边残阳如血,东边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,年轻漂亮、多情善感的新娘任姒仍在姜水岸边踯躅,心思重重望着天边。突然,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,任姒猛抬头,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,双目发出两道神光,与她的目光交接。刹那间,任姒只觉心灵悸动,似有所感,她用手拭一拭眼睛,定一定神,再定睛望去,但见暮色渐合,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,神龙见首不见尾。任姒却就此怀孕了,足月产下一子,牛首人身,即以姜水之姜为姓。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,故号炎帝。